返回
首页 > 女性时尚

徐志摩的生平简介和代表作品(了解徐志摩个人简介)

时间: 2022-12-31

  徐志摩的生平简介和代表作品(了解徐志摩个人简介),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徐志摩的生平简介和代表作品(了解徐志摩个人简介)相关信息,下面一起看看。

  徐志摩——简介徐志摩(1897年1月15日~ 1931年11月19日),男,汉族,浙江海宁市石霞镇人。现代诗人和散文家。原名张字,留美时改名志摩。用过的笔名:南湖、施蛰存、顾、仙鹤、删我、信手、荒沟、等。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,新月诗社成员。1915年毕业于杭州第一中学,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、天津北洋大学、北京大学。1918年,他去美国学习银行业务。1921年赴英国留学,以特长生身份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。在剑桥两年,深受西方教育和欧美浪漫主义、唯美主义诗人的影响。他在剑桥接受资产阶级贵族教育,开始翻译文学作品。他翻译了英国作家曼斯菲尔德的几部短篇小说,德国福古的小说《涡堤孩》,中世纪法国的故事《吴嘉让与倪阿兰》,意大利的丹农武雪的小说《死城》,伏尔泰的小说《赣第德》。徐志摩一生对爱”、自由”、美”(胡适语)的追求,给他带来了很多创作灵感,但也毁了他的一生。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,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  徐志摩——传记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的一个富裕家庭。他的父亲许深如在上海拥有一家发电厂、一家梅子酱厂、一家丝绸店、一家小型钱庄,并且还是石霞商会的会长,被称为石霞巨人”。徐志摩18岁被父母包办,15岁嫁给张幼仪,后出国留学西方。对于徐志摩来说,这段婚姻并不幸福。张幼仪漂洋过海来到英国后,发现徐志摩在英国的旅途中遇到了的女儿林。后来张幼仪和徐志摩离婚了。最后,林选择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。徐志摩留学回国后,经常和朋友王赓聚在一起。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很大。小曼聪明活泼,是独生女。他的父亲卢宝是日本著名的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。回国后成为税务部门。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交际场相识相恋,谈婚论嫁。徐的父亲坚持要梁启超结婚,志摩求助于胡适。胡适把梁任公请出来,梁任公当众骂徐志摩:徐志摩,你浮躁,所以你在学问上没有成就。你太多愁善感了,以至于离婚又结婚.你一定要痛改前非,以后重新做人。”仪式结束后,徐志摩和陆小曼定居上海。因为徐志摩离婚再婚,惹怒了父亲,中断了经济资助。但陆小曼住的是三层的豪华住宅,月租100银元。有许多佣人,包括司机、厨师、男仆和贴身女仆。这些巨额开支让志摩入不敷出。应胡适之邀,徐志摩在北京大学兼职任教。为了贴补家用,他经常往返于上海、南京、北京之间。同时在光华大学、东吴大学法学院、大夏大学讲学。他不得不在课后写诗来赚取报酬。一月下来,我至少拿到了1000多元(当时一个图书管理员月薪5元左右),但还是不够陆小曼挥霍的。沉迷于跳舞、打牌、买票等夜生活的小曼,每天天一亮就睡觉,下午两点才起床。1931年11月19日,林要在北京协和礼堂给外国使节作中国建筑艺术讲座,徐志摩想去参加。上午8点,他从南京乘坐华航济南”邮政飞机北上。然而飞机不小心碰到了济南山,在大雾中坠毁,志摩去世,年仅34岁。

  徐志摩——生平经历:1900年起就读于家塾。1907年,他进入石霞开智学校。1909年毕业,入杭州府中学(1913年改称杭州第一中学,演变为今天的杭州高级中学)。1915年夏从杭州第一中学毕业后,考入上海沪江大学。10月29日,她与张君劢的姐姐张幼仪结婚,并转到上海浸会学院学习。1916年春,他从上海浸会学院退学。同年秋,转入国立北洋大学(现天津大学),任法学预科。次年,北洋大学法律系并入北大,上北大预备学校。1918年6月,我以梁启超为师。1918年8月赴美留学,入克拉克大学历史系。1919年9月,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。1920年10月,赴英国伦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。在此期间,他结识了英国作家威尔斯,并对文学越来越感兴趣。1922年3月,与张幼仪离婚,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。同年10月回国。1923年3月,新月社成立。同时,他在北京大学英语系任教。1924年4月至5月,泰戈尔访华,并陪同出访各地;5月至7月,陪同出访日本和香港。8月,第一本诗集出版0755到79000。12月,《志摩的诗》周刊作为主要撰稿人在北京创刊。1925年3月,辞去北京大学教员职务。3-5月,和陆小曼一起去欧洲旅游。1926年应光华大学教授,东吴大学法学院英文教授;《现代评论》;10月,我和陆小曼结婚了。1927年春,参与筹备新月书店。1927年9月,第二本诗集《晨报副刊.诗》由新月书店出版。上海光华大学教授。1928年2月,兼任上海大夏大学教授。10日与闻一多、饶孟侃、叶公超创办《翡冷翠的一夜》月刊。1928年6月至10月,游历日本、美洲、欧洲、印度等地。11月,最著名的大作《新月》问世。1929年辞去东吴大学和大夏大学的教职,兼任中华书局编辑。1929年9月,应聘为南京中央大学(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)文学院英语系教授。同年兼任中华书局、大东书局编辑。1930年底,他从上海光华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辞职。1931年1月,与陈和方共同创办《再别康桥》季刊。1931年2月,他成为北京大学的英语教授。他还是北平女子大学的教授。8月,出版诗集《诗刊》。1931年11月13日,我从北平去上海看望陆小曼,18日离开上海去南京。为了去北京听林的建筑讲座,我于19日上午乘济南”号邮车从南京到北平。当我到达济南附近时,我的飞机撞上了一座山,死了。我当时34岁。

  徐志摩——死于空难1931年11月18日,徐志摩从上海乘火车抵达南京;十九日上午八时,我乘中华航空公司济南号”从南京飞往北平。飞机工程师王,副驾驶员梁,均为南苑航校毕业生,年龄36岁。飞机上除了携带40多斤邮件,徐志摩是唯一的乘客,也是36岁。一开始天气很好,但是党家庄地区突然下起了大雾。为了找到航线,降低飞行高度,飞行员不小心摸到了开山山顶。机油溢出,机身突然起火,摔到山脚下。村民赶到时,两名飞行员都已烧成焦炭。徐志摩座位靠后,只有衣服着火,皮肤部分受伤。然而,他的额头上有一个大洞,成了致命伤:因为身体前倾,门牙已经掉光了。那天晚上,是d

  徐志摩高中毕业后,当徐志摩打算进入大学时,他的父母已经决定了他的婚姻。女方张幼仪,张润之女,是张H和张俊友的妹妹。张家是当时中国的金融大鳄,张俊友是当时中国政坛的显赫人物。徐如甫对这位亲爱的朋友的眷恋,当然是喜出望外,但志摩却坚决反对。父子为此事吵了几次架。

  那时候的志摩对张幼仪一无所知,更谈不上爱情。对于视爱情为生命的志摩来说,实在是难以接受。志摩的父母千方百计劝说无效,只好请来了外婆。志摩受不了老奶奶的苦苦哀求,终于忍痛接受了这门亲事。1915年10月29日,石马与余一结婚。婚后两个人没有感情,生活也没有乐趣。一见面就冷。婚后不久,志摩收拾行李去天津参加大选。他们很少联系。

   1921年,当志摩和林相爱时,张幼仪从中国来到英国寻找志摩。当时,芷墨正与林热恋,又受到友谊的阻挠,于是提出与友谊离婚。你看志摩不爱她,受不了这种疏远的夫妻生活,就同意了。1922年3月,希玛和余一在柏林离婚。年轻的易后来去了柏林留学。小易为志摩生了两个孩子,大的取名彼得。

   1926年,石马路过柏林,又见到了佑一。此时的佑一是一个成熟的现代女性。志摩原本带了礼物给彼得,却不幸得知彼得去世的噩耗。这时,石马和佑一都发现自己的友谊加深了。石马死后,友谊在抚子成年,并在商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。佑一死于1988年。

  林许志摩与林在伦敦国联会相遇。林当时十六岁,在伦敦一所女子中学学习。她正值花季,娇艳如花,有着不错的文学修养。她既有中国传统闺阁的遗风,又有西方女性的风姿。她和志摩一见钟情,两人都坠入爱河。

  他们在月下漫步,在花前谈心,在舞会上跳舞,在宴会上频频举杯,在绿纱窗下一起研究文学。银辉被志摩渊博的知识,优雅的谈吐,广泛的兴趣,聪明的行为和英俊的外表所吸引。莫也钦佩的博学和美丽。

  张幼仪的到来让热恋中的夫妻清醒了。志摩决定与于幼仪离婚,但银辉随父亲回家,留下志摩一人。墨池随后赶回中国寻找银辉。当志摩最终找到银辉时,她已经是志摩老师梁启超的儿媳妇了。银辉在志摩和梁思成之间犹豫了很久,最终选择了梁思成。原因是银辉不想做别人的情妇,而是认为她诚实正直,是个可靠的伴侣。池受到重创,他在极度的痛苦中度过了一段时间。尽管墨池知道银辉再也不会回到他身边,但他仍然在《至亲》中扮演银辉,并试图接近银辉。银辉总是在他们之间保持距离。后来,志摩和小满结婚后,还暗恋着银辉。我一直和银辉保持联系。志摩去世的那天,银辉还在机场等着志摩。银辉是志摩生活中真正喜欢的女人。志摩去世后,银辉不忘旧情,提议设立志摩文学奖、志摩图书馆、志摩纪念馆,以永远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。

  徐志摩,陆小曼1925年,志摩在北京遇到了美女陆小曼。那时,陆小曼是石马的朋友王赓的妻子。这场婚礼是由小满的父母赞助的。小满和王赓不是一个角色,他们没有感情。由于工作繁忙,王赓经常没有时间照顾小满,所以他经常让志摩陪小满玩。一开始,志摩只是一个陪小曼的朋友,什么都不想。他经常和小满一起研究诗歌和文学,一起旅行。当时的志摩正处于失恋的痛苦中,急需爱情的滋养。小满的才华吸引了志摩,他在小满身上找到了安慰。曼和王赓没有感情,但他们也需要爱。就这样,这一对恶业鸳鸯在彼此触碰的时候擦出了感情。池和晓曼,一个结婚了,另一个也结婚了。他们的父母和朋友强烈反对他们的关系。然而,他们不顾一切地寻求自己的爱情。1925年,志摩游历欧洲。第二次去欧洲,他想去拜访著名作家泰戈尔,但在路上,他收到了小满病危的消息。他立即返回中国。原来,王赓决定搬到上海,他要求小满陪他。男人不愿意。上海戒备森严,以后见石马比登天还难。她不得不装病来拖延时间。志摩回国后,小满抵挡不住父母的威胁,不得不搬到上海。池随后赶到。在上海期间,在志摩朋友的帮助下,王赓答应与小满离婚,让小满重获自由。从此,小满和志摩的关系突飞猛进,并于1926年结婚。婚后,在小满的支持下,志摩的诗歌产量剧增,先后发表了《猛虎集》、《志摩的诗》、《翡冷翠的一夜》等诗歌。他们经常在晚上一起谈论文学。他们两个过着幸福的生活。然而好景不长。很快小满又恢复了以前的奢靡风格。她挥霍无度,甚至吸食鸦片。志摩虽然是两所大学的教授,收入不薄,但需求还是供不应求。为此,志摩四处奔走,诗作枯竭。1931年,石马在一次飞行中牺牲,小满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。她决定改过自新,戒掉鸦片。她开始写文章,翻译外国名著。1965年4月,小曼因病去世。

  徐志摩——解读徐徐志摩是一位追求真善美的哲学家。他一生都在追求这三样东西。他认为生活应该是艺术化的,从而号召人们去享受和感受生活。他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真爱,而且这是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东西。为了寻求这份爱,他宁愿接受全世界人的批评和嘲笑。他崇尚自由,追求自由。飞行是他童年的梦想。他勇敢追求的精神激励了无数年轻人摆脱束缚,寻求自由。

  生活与人生徐志摩是一位热爱生活,一生追求真善美的诗人。他说生活是艺术”,把生活比作一门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。可见诗人眼中的生活不是枯燥的重复,而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品。

  徐志摩渴望自由,追求真理。从他出生的那天起,他就一直在追求自由。他渴望像鸟儿一样在蓝天白云下自由翱翔。《猛虎集》,他打来电话,想飞就飞,没有不想飞的人。我厌倦了一直在地上爬,不说别的。飞出这个圈子。飞出这个圈子!”然而,封建社会的枷锁牢牢地禁锢了诗人,使他失去了飞翔的自由。幸运的是,我们的诗人没有屈服。他顽强地反对封建社会。他在《想飞》中写道:我从未向世界投降,也不受它的束缚!”在黑暗的社会里,诗人用一双锐利的眼睛执着地追求真理和自由。

  徐志摩热爱自然。他认为自然是一本伟大的书,每一本书都有无穷的意义。只要学会学习这本大书的方法,就能在某种程度上理解其内容的深刻含义,使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怕得不到滋养,理想人格不怕没有基础。”生活在自然中,徐志摩体会到了生命的真谛,是自然激发了他的灵性。徐志摩之所以能在文学上做出如此突出的贡献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自然的热爱。爱情是徐志摩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东西。他一生都在寻找真爱,甚至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。徐志摩、张幼仪、林、陆小曼的故事,妇孺皆知。许多人批评他不体谅人且善变。其实这些人并不了解徐志摩。徐志摩对林与陆小曼的爱情是绝对真诚的,否则他不可能写出如此感人的诗篇。

  爱情和婚姻爱情和婚姻在志摩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徐志摩曾经说过,‘婚姻是人生唯一重要的事情’。可见爱情和婚姻对志摩有多重要。徐志摩一生都在追求真爱。他被父母逼着和张幼仪结婚,但徐志摩对张幼仪一无所知,更谈不上爱情。婚后两人毫无感情,彼此冷淡。徐志摩在伦敦认识了林,并很快坠入爱河。易的到来使这对热恋中的恋人醒悟过来。为了和银辉在一起,志摩决定和友谊离婚,而银辉却悄悄地离开了伦敦,回到了中国。池也回国了,和梁思成订婚了。墨池陷入了痛苦的深渊。陆小曼的出现,让石马的人生又一次熠熠生辉。石马疯狂地爱上了这个北京美女。他不顾一切批评和反对,坚持和小满在一起。池的诚意终于得到了回报。志摩不顾一切非议和反对,追求真爱,表现了他对爱情的专一和执着。他把爱情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。但是,很多人不了解他,指责他不体贴。石马反驳说,这些人是懦夫,不敢追求属于自己的东西。他称这个世界为懦弱的世界。

  虽然徐志摩一生追求自由恋爱,但他并不赞成西方的自由恋爱,认为那种恋爱弊端太多。他说,男人喜欢一个女人,女人不一定会喜欢男人回来,只会浪费男人的时间和金钱。就算那个女的同意嫁给这个男的,目的也往往是因为这个男的钱。女人想找对象的时候,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,很容易被坏人欺骗。池认为,最好的办法是男女双方先互相了解,不要急着结婚,等双方都满意了再结婚。当时,莫芷的婚恋观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热度。

  教育与知识徐志摩对当时的社会教育制度不满,认为教育制度不能充分开发个人的潜能。他特别反感家庭教育,强调不孝有三,五为上”等落后的儒家思想。家庭教育给个人强加了一个终身的枷锁,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进步。徐志摩认为,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帮助一个受教育的人成为一个有理性的人”。他提出了三个强有力的论点:1 .人可以善良;2.合理的教育是可能的;3.教育有塑造性格的力量。人的本质并不坏,只是需要合理的教育。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。让一个人变好。我们必须给予合理的教育。徐志摩也提倡早教。他在《翡冷翠山居闲话》中提到一个人的性格教育的形成是在六岁之前,而不是更晚。”我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。

  学习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。一个人的知识水平,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和品格。徐志摩强调,学习需要原始的好奇心,有了原始的好奇心,一个人才能在学习的路上有无穷的精力。徐志摩曾说,纯洁而灿烂的纯真,是最恒久而有力的东西。”纯真无邪带给人们无尽的好奇,去探索汪洋知识的奥秘。所以,一个人要想在学习上有所成就,必须要有原始的好奇心。徐志摩的学习观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。

  徐志摩——新月诗派徐志摩参与了新月派的全部活动,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派的鲜明特色。从新月社的建立到一个文学流派&新月派的逐渐形成,历时十年左右,徐志摩始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

   1923年春,徐志摩在北京成立俱乐部,编剧本、演戏,逢年过节开年会、灯会,还背诗、画图。徐志摩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《罗素于幼稚教育》的一本诗集的兴趣,提名新月”一词作为俱乐部的名称,因此得名。

   1925年以前,徐志摩除了写诗,还接触新月社成员,从事戏剧活动。1925年10月,徐志摩主编《新月》,1926年4月1日创办《晨报副刊》。此时闻一多已从美国归来,参与《晨报诗刊》的编纂。除了闻一多主编的第三期、第四期和饶孟侃主编的第五期外,所有期都是徐志摩主编的。出版的《诗刊》和《诗刊弁言》也是徐志摩写的。《诗刊放假》年的作家们在中国新格律诗的创作和诗歌技法的探讨上下了功夫。因此,《诗刊》的成立标志着新月诗派的形成,这是一个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显示出美的力量,成为完美的艺术”的诗歌流派。

   1927年春,由于政局变化等原因,新月社部分成员聚集上海。这个时候,徐志摩也和陆小曼结婚,搬到了上海。徐志摩外出走亲访友,与闻一多、胡适、邵、梁实秋、余、久等保持着联系。并在上海环龙路环龙山庄开设了月牙书店。胡适是董事长,俞上申是经理,然后张瑜九接手。

   1928年3月,徐志摩在光华大学、东吴大学、大夏大学等高校任教授,创办《晨报诗刊》月刊。从755年到79000年,共出版了四卷四十三期,直到1933年6月底。不仅出版了新月派成员的作品,还有郁达夫、巴金、丁玲、胡也频等思想进步的作家的作品。不过,这是新月派活动的后期。虽然其成员不同,但就其整个政治倾向而言,它越来越反动。但新月派是从事诗歌创作的,这个讨论新诗的链条”似乎一直没有中断过。

  一九三一年一月二十日,徐志摩、陈、邵等。创办了另一份季刊《新月》,共出版四期。1931年9月,陈从《新月》、《诗刊》月刊中选取了十八位诗人的新诗八十首,编为《0755》。1931年11月19日,徐志摩死于空难。新月派以梁实秋、胡适等人为主。1933年6月1日,《晨报诗刊》出版了四卷七期,之后就销声匿迹了。

  徐志摩-诗集《新月》,《诗刊》,《新月诗选》,《新月》

  散文集《志摩的诗》,《翡冷翠的一夜》,《猛虎集》,《云游》

  散文集《落叶》

  戏剧《巴黎的鳞爪》(与陆小曼),日记《自剖》

  翻译《秋》,《轮盘》,《卞昆冈》等。

  评价徐的诗歌用词清新,节奏和谐,比喻新颖,想象丰富,意境优美,思想高雅,富于变化,追求艺术形式的疏理和美感,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,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。他的散文也很独特,成就不亚于他的诗歌,其中有《爱眉小札》,《死城》,《曼殊斐尔小说集》,《赣第德》等。代代相传。

  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
  更多徐志摩的生平简介和代表作品(了解徐志摩个人简介)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,本文仅仅做为展示!

猜你喜欢

版权所有 Copyright©2020 能源信息网 版权所有

渝ICP备88888888号-3

联系邮箱:123456@qq.com